想讓自己更快樂?心理醫師強調:10種負面想法要拋諸腦後

在生活中,快樂是個看似簡單,但卻隨著生活壓力逐漸遺忘的因子,也往往隨著年紀的增長、對世事的認知,有著更無法豁達的開朗。

你或許覺得自己生活煩悶、總是面對工作而提不起勁,在各種壓力的累積和怨懟下,人生彷彿就是場苦難;你無法想像那些每天面帶笑容的樂觀開朗、或是那成功背後的直率坦然──心理醫師強調,屏除負面的想法是極大關鍵。

他分享,「快樂的起點是消弭自己的負面想法,畢竟我們天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思緒,消極的情感肯定對幸福有害。」他統整了這些念頭,提醒人們也許稍微改變,你會發現自己的不一樣。

1、「我以後再來做」

有些時候,人們常常為了逃避某一個勢必要面臨的問題,而在可能的狀況下不斷拖延,然而這樣所導致的後果,是在日後真正要面對時產生更大的壓力。「訂定正確的時程不僅有激勵效果,也能夠增加許多自信。」

2、「任何災難性的思維」

一件壞事並不一定總是會引發一連串的反應,但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,很容易讓你的想法達到黑暗的一面。「要打擊這種想法,建議每個人在遇到狀況時都要羅列出正反結果,也能透過這樣的思維過程邁向成功。」

3、「他們的生活比我好得多」

社群媒體的一大表象,就是讓每個人營造自己最幸福且美滿的空間--極致的美食、華麗的旅行──也許看似朋友的生活都過得非常浪漫愜意,但那背後的一切,卻有可能是包裝營造的結果,導致你產生了不如他人的錯覺。心理醫師說,「你看到的只是事件的外殼,一種人們想要別人看到的東西罷了。」

4、「如果那樣我會很開心的」

廣告

將你期望的幸福與未來的成就聯接起來,往往是一種危險的賭注,因為最終如果沒有成為預期的狀況發生,往往會產生更大的落差與遺憾。專家說,改變思維方式、循序漸進的慢慢改變,那會更加的快樂。

5、「早知道我就不應該這樣想」

心理醫師說,想判斷自己的情緒就像想判斷自己的體溫一樣,這絕對不是你能控制的標準,「若我們都能控制自己的感受,那怎麼不是人人都幸福呢?」因此,一旦做出自己相信的決定,就應該心無旁鶩的努力,更不要後悔這整段過程。

6、「這種倒楣事總發生在我身上」

很多時候,這種負面情緒歸咎於自我的想法,成了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,這種思考方式應該完全被屏除,「因為它將個人描繪成不公平環境的受害者,而這只會強化世界如何對待他們的消極態度。」心理醫師說,遇到問題時不應該是深陷其中,而是找出解決點,避免問題再發生。

7、「我希望我看起來更像他」

在世界上,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也正是因為與眾不同的特性,人人都扮演著不同的信念。因此,好好地愛自己,而不是自卑或自怨自艾,快樂會自然湧現。

8、「我應該怎麼樣」

心理醫師說,「應該」這個詞彙造成的影響,比其它任何短語所產生的毒性更大,「因為在這個不確定的情感中,往往伴隨的結果是巨大且難受的,也通常是在事後的檢討,彷彿錯誤判斷而沒了希望,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,展望未來,才是最快樂的生活方式。」

9、「我會嘗試看看的」

使用「嘗試」這個詞等於給了人們一個失敗的安全藉口,也沒有向自己或他人立下一個正確的承諾,「完成任務或應對挑戰時,思想和言語是最強大的,也影響我們行動的能量,如果用『我會這樣做』或『我會盡其所能』,心境會大有不同。」

10、「如果不完美,那就不值得了」

事實是,如果你只做你認為可以達到完美的事情,那你永遠就不會做任何事情了。心理醫師說,這種思維方式是有害的,因為它消除了我們基本的學習精神,反而以最保守且封閉的態度,去面對可能接踵而至的挑戰,這樣怎麼可能會快樂呢?

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