忙到沒時間看書?4 個能馬上開始的方法,每年多讀 20 本書

有空的時候,你會做什麼?讓我猜一下,應該是滑手機;會說拿起一本書來看的人,應該是少數。你不得不承認,今時今日,要培養(重拾)閱讀習慣,比以往困難許多。

有空的時候,你會做什麼?讓我猜一下,應該是滑手機;會說拿起一本書來看的人,應該是少數。你不得不承認,今時今日,要培養(重拾)閱讀習慣,比以往困難許多。

你可能想過要讀書,在某個周末午後拿起書,卻翻沒幾頁就打起盹,就像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作者坦言,閱讀的時候,昏昏欲睡要比保持清醒容易;又或是被手機訊息打斷,一本書看了好幾個月都看不完。最終沒能讓你享受閱讀,養成拿起書的習慣。

然而,不論要養成什麼習慣,別無他途,只能練習。在《尋找那本神奇的書》中,作者郝明義提出恢復閱讀胃口的幾個步驟:

步驟 1:了解書的分類、增加走進書店的頻率

從小,許多人把念書和考試畫上等號,因而打從心裡排斥讀書。其實書的種類廣泛,光是了解有哪些書可以選擇,也許就能引起閱讀興致。郝明義用「飲食」來歸納各種類別的書,主要分為 4 類:主食、美食、蔬果和甜食。

主食」指的是提供解決方法的書,比如說工作所需的專業書和解答生活問題的書,健康養生、時間管理都屬於這一類。「美食」則是讓我們體會人類思想的書,像是文史哲類書籍。「蔬果」能幫助消化,舉凡能輔助閱讀的參考書都屬此類,像是字典、或工具書。最後,「甜點」純粹是為了消遣娛樂的閱讀,像是漫畫或輕小說。不過,要提醒的是,這些只是基礎的分類,並非絕對。一本書也可能是包含主食和美食等等,比如說 TT 面膜執行長李昆霖推薦閱讀的漫畫《金錢之拳》,就兼具了娛樂(甜點)與發人省思(美食)的特質。

知道分類後,接著要設法增加接觸、採買它們的機會。《大人的讀書全技術》中建議定下一些閱讀的規矩,像是「和人相約就約在書店。」總能增加翻書、買書、聊書的機會,多認識食材,更容易成為一個好的採買者、咀嚼各式美味。

步驟 2:略讀、細讀交互運用,加速辨識書的價值

讀書也如同飲食般,有時可以囫圇吞下,有時必須細嚼慢嚥。大致來說,閱讀的速度可分為 3 種:「觀其大略」「不求甚解」和「熟讀精思」。遇到一本書先看書封、封底、作者介紹、前言和目錄,就是「觀其大略」;大致翻閱一下就是「不求甚解」;挑出符合全書要旨的一章細讀,就是「熟讀精思」。交互運用這 3 種方法,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讀,讀的時候也更能享受書中精髓。

步驟 3:每天撥出 15 分鐘,一年也能讀上20本書

閱讀時間可以零存整付。比如說通勤 15~20 分鐘的零碎時間,也足夠翻幾頁書,累積下來的量也很可觀。《有錢人默默在做的睡前好習慣》指出,假如以每分鐘讀 300 字計算,每天撥出 15 分鐘,一天就能讀 4500 字,一個月下來就是 13 萬字,一年更可達到 150 萬字。若以一本書平均為 7 萬 5 千字來看,表示你 1 年可以讀上 20 本書。

步驟 4:所有知識都是從讀不懂而來,堅持讀下去

在重拾或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中,起初可以挑選簡單、容易入口的書來讀,如同可樂旅遊副董事長吳守謙在採訪中所說「挑一本讀得懂的書開始。」然後再慢慢嘗試不同種類的書籍。此時,許多人會害怕或不願意接受自己覺得難讀的書。對此,郝明義提醒,一位閱讀者應該要有的心理建設是,

廣告

「讀得懂、讀得明白這件事,一定是經過不明白而來,」所以千萬不要拿自己讀不懂做為理由,而遠離一本書。

從輕鬆讀到全神貫注,從讀不懂到明白,當你感受到書本帶給你知性、靈性上的啟發,不僅為了增加知識,也可以純然享受閱讀的樂趣,你就成為一位讀者了。

改變環境和行為,加速養成讀書習慣

1. 設下一個行為模式

例如上了捷運就拿出書來看、和人約見面就約在書店、每天睡前讀 15 分鐘的書。

2. 擺一個書櫃

只要讓書櫃出現在視線中,就會自然掃過書目拿起書本,也會更想要買書回來放。

3. 在網路上寫讀書心得

主要用意是能和朋友一起聊書。只要把心得放上網,其他人就會來留言,無形中成為你讀書的動力。

4. 參加讀書會

選擇「不需要事先預習、大家一起共讀」的讀書會,重點在於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。

延伸閱讀 \