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錢不如存股 存股不如存這個

理財專欄作者:黃逸強

內政部宣告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,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今年三月底達到330萬,占總人口比例突破14%,也就是說七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人。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,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%時稱為「高齡化社會」,達到14%是「高齡社會」,若達到20%則稱為「超高齡社會」。

養不起的未來

對應少子化的影響,工作人口的占比也隨之減少,平均每人所需扶養老人也將隨著高齡人口增加愈來愈沉重。在七○年代平均每20人共同扶養一位老人,十年前已升到每7.1人扶養一位老人,依此速度再過不到十年就會變成每3.3人就需扶養一位老人,壓力真的很大。

這些問題現在正發生在我們周遭,最近和朋友聊天話題無意間轉到老人問題,結果都碰到家中長者年邁需要看護的問題。住兒子家還是住女兒家,去老大家還是去老二家,大家都不想擔這責任,寧願花錢請外籍看護。

請外籍看護一個月要二萬多,加上伙食費和老人家的營養品又是一筆開銷,兒女多的平均分攤就少,兒女少的可就累了。以前錢都花在小孩身上,好不容易孩子大了,老的又開始要花錢,這些錢原本是自己預備規劃要退休的,現在養了爸媽將來孩子會奉養自己嗎?

退休金要存哪裡

以前生一個的時候小孩是寶,六個大人養一個小孩(爸爸、媽媽、爺爺、奶奶、外公、外婆),將來是三個年輕人要養一個老人,看來以後老了靠別人來養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政府的年金改革還是變數也不可靠,最後真的只有靠自己了。

廣告

過去有人說買房出租,租金收入是啞巴兒子可以養老,國人這種觀念需要修正一下。日本人普遍沒有不動產觀念,他們認為地震威脅很大,而且銀行不貸款給四十年的老房,政府也會介入高齡房屋強拆,再加上人的壽命大於房子的壽命,怎麼可能靠房子養老。國人沒有這種危機意識,以為房子不但可以住一輩子,還要傳給下一代,都忽略了折舊問題。

靠銀行存款也不能養老,因為通貨膨脹會把利息吃掉,錢愈來愈薄;保險看來不錯,有長照險能補足年老所需的看護、醫療需求,但有些長照險理賠時要看失能或失智的狀態。例如「生理功能障礙」包括進食、移位、如廁、沐浴、平地移動、更衣,符合三項障礙才可理賠;另一種是「認知功能障礙」,依病患能否辨識人物、時間、場所,要有二項無法清楚辨識始可獲得理賠。保戶會擔心各家醫師的診斷不一致,理賠有困難。

存股不如存基金

買股票波動太大,股王大立光業績多好,才半年時間股價從六千多跌到三千;台積電股權有八成在外資手上,買了也會擔心怕他哪天撤守不玩了,買個股風險高,看來看去只有買一籃子股票的基金能分散風險。

而且最好是電腦操盤的指數型基金,成本低適合長期投資,選每年有配息的基金,可以再投入創造複利的效果。現在指數基金有很多種,也可以做全球配置,將資金分散在不同市場。

資金有限要做有效運用,人生不能重來,選錯退休工具老了後悔也來不及。都說人老了健康很重要,其實真正重要的是要有錢,有錢就能有好的生活品質,萬一病了也可以請好醫生,動不了時也可以請看護,有錢才能活得有尊嚴。

★延伸閱讀★
投資要知道自己權益
市場大震盪 用三分法理財更輕鬆
投資高手獨家秘笈:股市反轉指標
拒當悶世代 搶救工作大作戰!
做好錢包管理、從生活小動作做起 不怕通膨怪獸來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