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積電一直飆!代工業不再「毛三到四」看台灣電子業打破「3個迷思」

台積電昨(12)日股價大漲3.92% ,不僅最高漲至334.5元,最終收在331.5元,市值突破 8.5 兆元大關。今(13)日開盤續飆,飆上342.5元,台積電的大漲,也帶動許多大型電子權值股跟著漲,昨台股不僅飆高135.65點,盤中最高來到11875點,最後也站上29年來新高。

台積電這種超大市值股票,如今還能夠大漲近4%,的確很不容易,但也因為基本面實在太強大,不僅11月營收繼續連續四個月突破千億元,加上蘋果新機拉貨力道強勁,7 奈米製程技術領先且需求超乎預期,預料這個強勁成長可以繼續維持到明年,讓台積電這種大牛股得以不斷飆新高。

不過,有關台積電的競爭力及基本面等討論已相當多,藉著台積電大漲的機會,來談談有關台灣電子業的三個迷思。

迷思一,打破觀念 代工業不是「毛三到四」

首先,過去大家都批評台灣電子業只會做代工,而且都是「毛三到四」,這種看法根深柢固,甚至很多人覺得台灣做的代工業,是技術不深、毛利不佳、價值很少的行業。不過,台積電做的晶圓代工,卻完全打破這種舊觀念,不只技術達到全球領先,毛利率4至5成間,並成為國際一流大廠必需仰賴的生產基地,這種代工生意創造出許多國際大廠都做不到的價值,相當不容易。

不只台積電,台灣還有更多在全球舞台佔有一席之地的電子公司,不管是光學元件、5 G關鍵零件,到提供各種應用的IC設計,毛利率都在兩成至四成,而且能夠創造獨特且差異化價值,也就是這些各領域的中堅企業,組成了台灣具高度競爭力的電子業版圖。

迷思二,美中貿戰 做「全世界朋友」因禍得福

更進一步來說,很多人覺得台灣電子業做的是代工生意,但用「隱形冠軍」想法來理解會更貼切。台灣很多企業都是隱身在各種產業幕後的「隱形冠軍」,並且成為全世界不可或缺的供應鏈,由此角度觀察,其實台灣每一家公司都有潛力成為「小台積電」,把一件事做到專業極致的台積電精神,在台企間隨處可見。

廣告

台灣是個小島,沒有廣大市場及人口支撐品牌發展,但投入電子製造業,讓台灣成為美、中及世界各大品牌不可或缺合作夥伴,這種「助人興業」、「做全世界朋友」的電子代工及零組件產業,定位其實很清楚,不僅符合台灣本身的競爭優勢及能耐,在美中貿易戰愈打愈激烈的當下,台灣這個角色定位,正是可以因禍得福主因。

迷思三,轉型升級 也能賺技術財與管理財

最後,國內也有不少屬於低毛利電子組裝業,或技術門檻較低的零組件產業,但這些公司只要把營收規模做大,把全球據點及服務做好,薄利多銷也一樣能滾出大事業。過去最成功的例子是鴻海集團,如今有更多中小型企業也想要力爭上游,繼續譜寫這種成功故事。

例如:日月光投控在12日宣布,旗下EMS(組裝代工)廠環旭以4.5 億美元,百分之百收購歐洲第二大 EMS 公司 Asteelflash。Asteelflash 去年營收約 10 億美元,獲利 7000 至 8000 萬美元,在全球 10 國擁有 17 個生產基地,環旭未來加入Asteelflash之後,全年營收可望從50億美元增加到60億美元。過去日月光集團均是以併購模式擴大在半導體領域的國際版圖,如今旗下環旭也以同樣方法壯大在EMS領域的聲勢

此外,像過去被認為低階且沒有競爭門檻的被動元件,如今也在國巨及華新科等企業,積極透過橫向及垂直等併購模式,擴大各種高階產品技術與應用領域的經濟規模,揮別過去只能在低階市場競爭態勢,並且因為量變後產生質變,晉升到可以賺技術財及管理財的境界。

未來,台灣類似國巨、環旭這種從小公司逐步走向國際舞台的例子還會很多,當低階產業也能擺脫僵局並向上升級,突破後都是另一番局面,這將是台灣電子業擺脫困境的發展機會。

台灣上一波的股市高點,是在1990年2月12日創下的歷史高點12,682點,當年股市創新高的氛圍,是在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環境下,被資金追捧的金融股與資產股,堆起來的有如夢幻泡影,當然也很快地就破滅。但如今台灣經濟已成功轉型,電子業已是重要主軸,許多企業也站在世界舞台,都是扎扎實實的電子業龍頭,產業環境確實已無法同日而語。

如今,台股指數不斷攀高,準備突破上一波高點12682,明年2020年,剛好就相隔上次的新高有30年。30年正好是一個世代的差距,台灣用30年時間進行經濟轉型、體質調整,台積電大漲,不僅帶出台股新氣象,也讓大家更關注台灣經濟轉型與電子業競爭現況,這或許是今天台積電股價不斷創新高,給台灣最好的一個省思機會。


更多今周刊文章
想搞懂台積電的「一飛沖天」?法人連兩天上演相同戲碼洩玄機
巴菲特和億萬富豪史泰爾都推薦這種投資心法 趕快來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