債券該買累積型?還是配息型?

文:李美虹

國人非常喜歡買配息型基金,只是,到底該選每月都配息的基金(或是季配),還是買累積型的(就是配息再自動滾入,買進同一檔基金單位)?許多想買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都曾碰到類似的選擇題。其實,選月配/季配或累積型的配息基金,完全要看每個人的投資目的。

我們上班或投資,都是為了賺錢,但是,賺錢並不是目標(目的)。正確來說,每個人賺錢的目標並不一樣,例如,有人希望賺錢後可以買房子,有人希望賺錢後可以出國旅遊,有人賺錢是為了讓家庭成員可以過上更優渥的生活品質,有人則是希望賺錢存一大筆退休金……因此,後面的這些才是賺錢的「目標」,而靠工作或投資來賺錢,只是為了達成目標的手段。可惜多數人卻把手段當成目的,倒果為因,因此常搞錯方法,而出現錯誤的選擇。

有一位30幾歲的朋友就問過我類似的問題。他已經成家,是雙薪家庭,但是因為還有兩個孩子要養育,因此夫妻兩人的薪資收入與每月家中開銷也只是剛好打平而已,所以,他一直在思考著是否能靠投資收入,讓一家4口過著比較好的的生活,而他又怕買股票賠錢,所以就選定了每月都有配息的債券基金,因為他希望可以靠每月配息變成家中的第二份財源,感覺上現金流可以增加,但是,他又考慮到如果要存退休金,買月配息債券基金是否恰當?是不是應該改成累積型的,才有利於累積債券基金的單位數,將來退休時才能有較大筆的額外收入?

設定目標 再找出合適的工具

我跟他分享一個觀念:投資前,應該先釐清個人的需求與特質,才能進一步找出合適的投資工具,解決財務問題。因此,以這位朋友來說,應該先設定目標,究竟買債券型基金是想增加家庭每月的現金流?還是要存退休金?如果是要存退休金,卻把領息當成主要的投資方式,拿來補貼生活費,那就會與設定的目標背道而馳。

廣告

投資工具並無好壞,而是能不能幫助個人解決問題,實現想要達成的目標。以這位朋友為例,目前雖是雙薪家庭,但每月收支卻只是剛好打平,代表著並沒有「一大筆錢」可以一次買進債券型基金,換言之,就算他每月定期定額買進債券型基金,每月能夠領到的配息金額也只有幾十元到幾百元,根本無法成為家裡的「第二份收入」。

所以,我建議他,應該是把目標設定為「存退休金」。先透過記帳,找出從哪裡還可以「擠出」多餘的錢,然後用定期定額買進累積型的債券基金,以他現在才30幾歲,距離退休年齡至少還有20、30年的時間,若是選擇累積型的債券基金,就可以不斷把基金的單位數累積增加,過了20、30年退休時,所買的債券型基金單位數累積就夠大,那時再轉為每月領息的配息基金,就可以讓退休生活更為安穩無虞。

對手上無一大筆現金的年輕人來說,配息基金將無法達成退休理財的目標,也沒辦法替每月現金流增加太多金額,換言之,配息基金就不是適合的工具,此外,很多人往往會忽略「未來勢必有通貨膨脹問題」這件事,若長久一直領息,資產將無法增值,也就是無法利用複利的威力。

手上資金較多 可同時買累積和配息型基金

如果是手上有一筆較多閒錢的人,就可以用以下方式來達到分散風險:同時投資累積型和配息型基金。這樣的方式,一方面可以透過每月領息,多打造一條現金流,但因為配息領出後,本金會減少,所以可以再搭配累積型來繼續累積資本,養大資產。

換句話說,只有固定薪資收入的年輕人,買累積型債券基金會比較適合,因為可以有較長的時間來操作、並累積基金的單位數,將來就能看見複利的乘數效果,所以,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,不配息才能實踐投資的意義,

為什麼需要長時間投資的理財目標,累積型會比較適合?因為以近30年的美股為例,或許短期會因事件而出現漲跌,但長期來看,卻是一路往上,這個「長期一路往上」的線性規則就是告訴投資人,只要長期且有紀律的投資,短時間內或許會讓資產縮水,但時間一拉長,就能讓資產增加。

屆臨退休或已退休者 建議買配息型基金

至於已經屆臨退休或已退休者,需要每月有固定收入來維持生活所需,我建議買配息型基金較合適。

簡單來說,不配息才能享有複利滾存的價值,能不斷累積自己的資產,除非投資人的本金夠大,才會是適合領息的族群。所以,結論是:投資人要先清楚自己的需求,找出想利用投資解決的問題,再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,才會是最佳的投資方式。

資料來源:《Money錢》雜誌
資料來源:《Money錢》雜誌

★延伸閱讀★

美貌會隨時間貶值 財富卻會隨時間增值

這2種簡單方式 助你築起退休金大水庫!

用這些法則做好收支管理、並存下本金

50歲後 最需要買這3種保險!

學會放下「不甘心」 你才有機會翻身!

Money錢
Money錢

個人簡歷

作者:李美虹
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。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0年,對數字敏感,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,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。目前在《Money錢》擔任社長兼總編輯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