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我皆窮人,別妄想單靠理財致富

2017年3月退休的德意志銀行前台灣區總經理吳均龐,搖身一變成為作家,只花了不到2個月,就寫出《銀光盔甲》一書,回顧個人在金融圈的親身經歷。

在我的觀念裡,所有受薪階級都是窮人,或好聽點叫「中產階級」;所以你、我都是窮人,只有以錢滾錢,例如無緣無故繼承了幾億元土地,再拿錢去投資的,才算有錢人。但他們是金字塔的尖端、少數中的少數。

其實,我自己年輕時也很想一夜致富,出奇招想賺進第一桶金,但就是沒成功。

最後發現,我適合努力工作,賺薪水、獎金才是最有把握的事。

一般人主要財富來源是工作收入,不是投資理財,而投資理財沒有通則,但可依年齡和收入財富,有不同的策略;其中,年齡大致可分為30歲、50歲、60歲三個門檻。

30歲前投資自己, 30歲後鎖定房產

社會新鮮人薪水通常不高,在這年紀想靠投資理財致富,是天方夜譚。我建議,認真、扎實地做一份工作、培養自己的專業和技能,慢慢增加薪水累積財富。我認為,投資自己就是這年紀最好的投資理財方式。

30歲後,一般人大概準備成家立業,這時,你的理財原則就是和伴侶一起買房子、養房子,不做第二想。

因為土地是唯一不增長的天然資源,當社會逐漸發達,對土地的需求增加,人類幾乎傾全社會力量開發都市、讓土地更值錢,所以大多數有錢人都是靠土地賺錢。

儲蓄太消極?銀行定存最保本

有人說,定存利息會被通貨膨脹吃掉,但過去5~10年,台灣物價有漲有跌,房屋貴了,大賣場的家電和衣服卻便宜了,並沒有嚴重通膨。

廣告

50歲開始要知天命,這時你大概能預期自己的能耐,在退休前還能賺多少錢。這階段或許不用養房,但子女還沒出社會,可以好好規劃怎麼投資子女。

60歲後接近退休,一切投資理財以保本為主,因為就算賺了很多錢,你也很可能花不完。

將投資生活化,培養個人觀點

我認為的正確投資觀念,其實是「投資生活化」,從食衣住行育樂這些日常生活經驗,體驗企業經營的成功面,只要仔細觀察、小心求證,就能看見很多投資趨勢。把投資生活化,就會覺得很有樂趣,不會有太多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