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個年輕人的咖啡財富比較

文:李美虹

我喜歡喝咖啡,每天至少都會喝上一杯。但是,說到咖啡,我們就不得提到一個外國人:財務金融顧問大衛巴哈(David Bach)提出的「拿鐵因子」理論,他經常會向聽他演講的人問到:「如果每天能省下喝一杯拿鐵咖啡的錢,投入到每年有10%報酬的投資組合上,這樣累積40年後可以有多少存款?」

從理財角度來看,大衛巴哈的「拿鐵因子」理論的核心主軸就是「時間」,如果以目前台灣便利商店一杯45元的咖啡、累積40年為例,依照大衛巴哈所說將錢投入到10%報酬率的工具上,40年之後竟可以累積到近千萬元。只是,一定有很多讀者會吐槽:「現在上哪找10%報酬率的工具啊!」

一杯咖啡究竟影響多大?

其實,我們也不必太高調,談10%報酬率,今天我就舉一個非常「親民」的例子,而且年報酬率只有1%,也能分出個高下:

有三個年輕人,收入一樣,也都喜歡喝咖啡,剛開始時,每個人每天都喝著一杯超商賣的咖啡,一杯45元,而這三位年輕人的收入剛好都一樣,月薪是30,000元,一個月下來,以30天計算,每個人花在喝咖啡的錢上是1350元,佔薪水的4.5%,看起來真的是不多。但其中一位年輕人想了想,改喝了更便宜的咖啡,他改買盒裝的三合一咖啡,平均每包只花他10元,一個月的咖啡錢立刻從1350元降低到300元。

而第三個年輕人某天腦筋突然大轉彎,他不喝咖啡了!10年後,這三位年輕人的薪資都隨物價成長上調了1.35倍,可是咖啡也跟著通膨而調漲到了一杯70元。

廣告

這時候,第一位年輕人的經濟狀況稍微差了點,他的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都沒變,但「想要」的已經快滿足不了了;第二位年輕人存了些錢,算一算經濟狀況平平;而第三位年輕人,在咖啡錢上面卻已經省下了164,250元(45x365x10年),如果我們用銀行零存整付、年利率1%來計算,他已經有了172,740元,而這筆錢每天可以讓他有5元的利息收入。

換言之,第三位年輕人的收入比第一位,每年就多出了本金所帶來的利息,而且這只是以銀行定存年利率1%簡單做計算,同時只是每天一杯咖啡來比較而已喔!

45元,在理財人腦中是將近20萬元的金額

45元,在理財人的腦中,是將近20萬元;如果是450元,則相對是200萬!每天所省下的1元,10年的對比是4000倍,30年、40年的對比就更大了。所以,

理財的第一步,應該是看看你所花的錢當中,有沒能少1元不花而存下來的?

我們再來看第三位年輕人,工作30年後,他的咖啡基金已經來到了574,633元,

如果那時一杯咖啡已漲價到100元,但在他的下半輩子,他卻可以每日暢飲咖啡了!

這就是「拿鐵因子」理論的親民版(年利率1%,這種工具銀行定存就有喔,不必浪費口舌問我哪裡找10%報酬率工具),而且這也是一種「先苦後甘」的理財行為。當然,有人會說:「我每天一定要喝一杯咖啡,否則會感覺今天一整天根本就沒清醒!」

Fine!如果你是有咖啡癮的人也沒關係,因為在你的生活花費當中,一定還有其他「非必要性」的支出,畢竟「想要」是隨時充斥在我們腦中的,所以,你一定可以找出至少一項「想要」、而且你會消費的項目來。只要能夠找出像一杯咖啡這樣的「想要」物品,然後不花費、把這筆錢每天存下來,意義就跟一杯咖啡一樣,過10年、30年、40年之後,你一定會發現:自己過去每天只省下少少的一點錢,卻因為時間複利而帶來一筆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財富!

★延伸閱讀★
你的收入是在「想要」和「必要」的哪一端?
有錢讓人變得獨立、有自信 這需要從顧「本」開始
對付最花錢的失智症 你能做的財務準備
20~30歲是黃金投資期
3種存小錢變大錢的方式

money錢
money錢

個人簡歷

作者:李美虹

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。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0年,對數字敏感,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,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跟人溝通理財知識。目前在《Money錢》擔任社長兼總編輯長。